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後別胡亂進補,這才是“貼秋膘”的正確方式

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已至,據說小夥伴們又有理由開啟吃貨模式了:俗話說“貼秋膘”嘛。秋季的確有必要進補,但一定要在立秋“搶秋膘”嗎?

★貼秋膘的來歷:

自古就有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的說法,原因是夏天氣溫炎熱出汗多、消耗的能量也多,大多數人會出現食欲不振、苦夏的症狀,人體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流失不少,很多人出現體重減輕、消瘦的情況。

同時從夏日到高溫到秋日的一絲涼意,逐漸變冷的氣溫容易使血管收縮,進而出現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

於是為了平安度過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大家都會開始“貼秋膘”。秋季合理進補,不僅可以彌補夏季的過度消耗,而且還能增強人體對秋冬季的適應能力,為平安過冬做好準備。

■ 資料圖片 來源:東方IC

那麼問題來了。

1、有必要在立秋“搶秋膘”嗎?

“搶秋膘”多為北方習俗,人們通常會在立秋那天吃各種各樣的肉,比如紅燒肉、燉肉、烤肉等,當然,也有以餃子或包子等形式進補的。

以往的“搶秋膘”,是因為人們在夏天不經常吃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物,到了秋天,就要多吃肉好好補一補。

但對於現在的人來說,生活水準提高了,天天能吃到各種各樣的肉類,有些人甚至處於超重或肥胖狀態(去年的“膘”還沒退去),有些還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等疾病。

對於這些情況的人,如果立秋盲目“搶秋膘”、或在秋天裡隨意“進補”,容易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

另外,雖然有些地方立秋後天氣會逐漸變涼,但對於8月份的不少地方來說,天氣依然比較悶熱,這時就強調“貼膘”、“進補”,似乎還不大合時宜。

而且,對於那些真正需要進補的人來說,僅僅靠立秋當天大量吃動物性食物,是比較難達到“貼膘”的目的,如果想要增加體重,是需要時間循序漸進來達成的。

2、立秋如何正確進補?

根據初秋(農曆7月)、仲秋(農曆8月)、季秋(農曆9月)不同階段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補更為重要。

◆初秋:利濕健脾

初秋陽光依舊充足,也會稍有燥熱,但是早晚溫差正在逐漸加大。這個時候一定要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入。此外,初秋氣候還比較濕潤,不會像仲秋、季秋時那麼乾燥,所以這個階段要注意利濕健脾,可以適量選用蓮子、紅豆、薏米等健脾利濕的食物。

◆仲秋:滋陰潤燥

到了仲秋,天氣轉涼,這個時候就要潤燥,可以吃些秋藕。此外,蜂蜜和梨也是秋季的絕佳選擇。

◆季秋:增加營養

步入季秋後,天氣非常涼,此時需增加營養和熱量,提高免疫力,同時少吃寒涼的食物。

3、進補前考慮自身情況

我們在立秋進補前應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

如貧血、比較瘦弱的人更適合進行適當進補,而本身肥胖、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等疾病的人則應慎重進補,進補前最好諮詢專業人員的建議。

4、選擇適宜的食材進補

立秋進補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吃各種豬牛羊的肥肉,也可以選擇如烏雞、鴨肉、魚、豆製品、山藥、蓮藕、芝麻、芡實、銀耳、紅棗等食材。

進補最好是根據自身需求而定。例如,有些人在夏天因為食欲不好,經常吃得太過於精細,經常白粥、涼皮等精白米麵。

立秋時不如吃點粗細搭配的主食,例如雜糧粥(糙米、黑米、紅豆、綠豆、山藥等)、紅豆飯、紫薯饅頭等。

5、進補應把握好“度”

立秋開始,天氣逐漸變涼,人的食欲有所增加,往往容易過量食用動物性食物。

我們在立秋當天或秋天進補,既要達到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的目的,又要防止因進補過度而帶來肥胖、或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建議我們:每天吃120-200克動物性食品,即平均攝入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50克。

6、秋天飲食的其它注意事項:

◆注意補充充足水分

秋天氣候乾燥涼爽、早晚溫差大,人往往感到口乾舌燥,皮膚缺水,喝水不足會對健康造成明顯影響。因此,我們在秋天應補充足量的水分。

建議每天至少喝水1200毫升,以1500-1700毫升為宜。喝水時,應主動少量多次,並分配在一天的任何時間,每次200毫升(1杯)左右,早晚也可各喝1杯。

白開水為喝水的最佳選擇,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宜的茶、湯、粥來説明補充部分水分。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秋天是蔬菜水果非常豐富的季節。新鮮蔬菜水果含水分較多,能量低,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的重要來源。

富含蔬菜水果的膳食不僅能降低腦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還可以降低胃腸道癌症的發生風險。

◆少吃辛辣油膩食物

秋天儘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如辣椒、油條、油餅等。

來源:健康時報、劉萍萍生活營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