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總是在不分晝夜在睡眠與醒來之間反復,並且通常醒來就要進食,除了能把睡覺和進食聯繫起來,你似乎看不出什麼其他規律。
隨著他慢慢長大一些,你會開始發現他的節奏和獨特的睡眠規律,醒來和進食之間的規律也會越來越顯現,這樣你就會預測到他什麼時候會困,每次要睡多長時間。
這個時候,許多家庭開始會發現他們的生活開始進入一個較為清晰的(寶寶主導的)軌道。但是,寶寶的睡眠規律會伴隨著他不斷長大繼續發展和變化,並且平時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因素。比如,寶寶不舒服或長牙的時候就會回到白天嗜睡、夜間頻醒的模式。此外,生活中一些大的變動也會影響寶寶的睡眠,比如搬家或者媽媽產假結束開始上班,直到他適應了這些新變化才能再次規律起來。
觀察寶寶白天和晚上困倦時候的表現,能夠幫助你掌握他什麼時候想睡覺的規律,知道怎樣做才能幫他入睡,怎樣做才能讓他不易入睡,也能幫你預測寶寶的需求。比如,寶寶可能會通過以下表現來告訴你他困了:
活躍程度降低
變得安靜或者開始發出類似嗚咽的聲音
打哈欠
表情呆滯或者兩眼放空
眼臉開始下垂
看起來頭重的支撐不住
容易發脾氣或者哭鬧
要求吃東西
越早對寶寶這些細微的困倦信號做出反應,就越容易讓他入睡。相反,如果等他困極了才反應過來,會讓他更難放鬆下來,變得很難入睡,隨著你對寶寶的自然睡眠規律越來越瞭解,就能夠預測他什麼時候需要睡覺,從而能讓你提前規劃日常安排,保證寶寶想睡覺的時候就能睡。
為什麼睡眠計畫行不通
任何不是基於寶寶個人自然規律的日常計畫都很難實施,也不可能長期發揮作用。
比如,不讓寶寶睡覺,因為還沒到規定的睡眠時間(或者試圖延長他的夜間睡眠時間),最終,都會事與願違。因為隨著寶寶越來越困,就會變得越來越生氣,當終於到了規定的睡覺時間時,他很有可能已經過度困倦到無法平靜的狀態了,即使那個時候他最需要的是睡眠。此外,按照計畫睡覺也會影響大多數家庭日常生活的靈活性,因為,我們有臨時的計畫時,就會打亂為寶寶制定的睡眠計畫。比如,某天不得不坐很長時間的車去某個地方,寶寶很可能在他本該醒著的時候睡著了,或者在他本該睡覺的時間還沒有睡意。
有些父母想要設定固定的夜間睡眠時間(或者是他們實在需要補充睡眠),就會得到讓寶寶哭個夠的建議。但這會讓他們和寶寶都變得壓力更大,最終很多父母都因無法忍受寶寶那麼明顯的傷心而放棄。有些父母則聲稱此法很管用,即使他們也常說效果沒持續多久。如果寶寶長時間被單獨留下,大多數寶寶會停止哭泣,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這是一種哺乳動物本能的生存反應,以避免落單時引起捕食者的注意)。然而,研究表明,這種情況發生後,多數寶寶體內的壓力激素---- -皮質醇激素水準會升高,也就是說,儘管看似自我安慰達到了效果,實際上,他仍然感到很壓抑。如果一直重複這種情況,寶寶哭的時候沒人安撫,那麼,會導致他越來越難完全平復下來。
二、睡眠姿勢
新生兒睡姿可以有仰臥、側臥和俯臥。一般情況下,寶寶最好不會用俯臥睡姿,因為這樣容易使寶寶窒息。新生兒睡姿最好是側臥和仰臥一起交替進行,即左側臥、右側臥和仰臥輪流進行。
1、仰臥:仰臥利於寶寶的面部五官發育端正、勻稱,可以使肌肉放鬆,對心、肺、胃腸和膀胱等全身臟器不會形成壓迫感,還可以讓爸媽直接觀察到寶寶睡覺時的臉部情況。但一般剛喂完奶的新生兒最好不要立即採用仰臥的姿勢,因為這樣容易引起寶寶吐奶,使乳汁沿著臉頰流入中耳內而誘發中耳炎。
正確的做法是:喂完奶後,先抱起寶寶,讓他直立地靠在你的肩上,並輕拍他的後背,直到寶寶打出氣嗝,然後再讓他採用側臥的睡姿。
2、側臥:側臥有左側臥和右側臥,大人通常提倡右側睡姿,因為這有利於肌體放鬆,減少對器官的壓迫。對寶寶來說,右側臥同時也增加了睡覺時的吞咽動作,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機會,降低感染的危險,從而避免中耳炎的發生。
缺點是對於短胳膊短腿的寶寶來說這個姿勢不容易長久保持。另外,長期朝同一個方向側睡,可能會使頭部及臉部左右形狀產生大小不對稱。
3、俯臥:有利於頭部面部輪廓的塑形,但容易堵塞寶寶的鼻嘴,造成窒息的危險。且該睡姿是導致寶寶猝死綜合症(SIDS)最直接的原因(寶寶猝死綜合症(SIDS)是指寶寶不可預見的突然死亡,常常發生在寶寶小睡或夜裡睡眠的時候)。
除了俯臥睡姿是最不提倡的,其餘兩種睡姿有利有弊,爸爸媽媽可以用睡眠定位枕頭,按需要為寶寶選擇睡姿,並經常為寶寶變換睡姿,避免頭型不正。
父母如何調整新生兒睡姿
寶寶睡覺不能長期維持一種睡姿,如果新生兒睡姿需要進行調整,為了不把睡覺的寶寶吵醒,父母要使用2條毛巾幫助美夢中的寶寶調整睡姿。
1、將一條毛巾卷成筒狀。
2、另一條毛巾以相反的方向各卷成筒狀,但是毛巾的中間要留一點空間,不要全部卷起來。
3、讓寶寶躺在步驟2裡卷好的毛巾卷裡,兩邊卷起的部分可以説明寶寶的身體保持側躺、不歪斜。
4、將步驟1裡卷好的毛巾卷放在寶寶的背部,如此一來,就可以完全支撐住寶寶的小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