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aymam媽媽(新加坡國際註冊營養師,亞洲營養協會兒童營養中心理事) 編輯/柳佳
關於如何讓寶寶攝入蛋白質,無論從營養結構還是蛋白質攝入比例角度上看,都是中國父母們非常重視但極容易出現偏差的營養問題。補充蛋白質,學問可不少。
蛋白質,不能少
為什麼不能少
寶寶生長發育的基礎
重點文字:當蛋白質攝入不足,寶寶的免疫力就會下降。
蛋白質主要作用於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組織的修復。比如,大腦細胞分裂的動力源就是蛋白質,因此蛋白質對於腦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營養作用。另外,蛋白質對於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如味覺、視覺和記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還是生長激素的主要原料,具有調節體內各器官的生理活性的作用。蛋白質攝入不足,寶寶的身體發育就會受影響,出現生長發育停滯、貧血、智力發育差等問題。另外,蛋白質還有維持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輸送各類物質的作用,是合成抗體的主要成分,當蛋白質攝入不足時,寶寶的免疫力就會下降。
Tip:吸收有障礙,請耐心等待成長
很多身材矮小、肌肉鬆弛、牙齒毛髮等發育不健康的寶寶,同牛奶蛋白、雞魚蝦蛋等異體蛋白過敏一樣,都是對蛋白質的吸收障礙問題。寶寶出生4個小時後腸胃內才開始出現益生菌,自身對蛋白分解酶的分泌量也從零開始逐步提高。家長需耐心等待,給寶寶自身以發育成長的空間和過程。消化系統尚不成熟(蛋白質吸收障礙)的寶寶,在蛋白質攝入量足夠的情況下,家長更需要關注的應該是怎樣提高分解吸收率,而非增加攝入量。
蛋白質,不能多
為什麼不能多
寶寶的蛋白質需求並不高
重點文字:嬰幼兒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蛋白質只占整個飲食結構的7%~18%。
嬰幼兒的蛋白質需求量並沒有家長們想像的那麼高,嬰幼兒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蛋白質只占整個飲食結構的7%~18%。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按照體重計算,新生兒需要量最高,隨著年齡增長逐步下降。0~3歲的寶寶蛋白質由飲食結構剛出生的7%左右,隨著年齡的增加、消化功能的完善,逐漸提高到15%~18%左右(國內標準推薦18%以下,國際標準推薦15%以下)。例如:每100毫升母乳中含有蛋白質1克左右(這需要根據母親的飲食結構而定,低體重和超重的嬰幼兒可以調整母親的飲食結構),配方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2倍,理論上來說,1~6個月的寶寶每天喝700~800毫升奶即可滿足日常生長發育的需求。(蛋白質吸收異常的寶寶不在此列)
補充過多危害寶寶健康
蛋白質屬於七大營養素中在體內消化運轉時間最長、分解利用過程最複雜的營養素,攝入量過高與寶寶的吸收能力不匹配,甚至會增加嬰幼兒未成熟的腎臟負擔,易造成消化不良、免疫力降低、腹瀉、發熱(尤其是以手心腳心熱、低熱居多)、積食、便秘、厭食等情況。
蛋白質過高還會引起缺鈣。蛋白質承擔著維持體內正常酸堿平衡的任務,蛋白質攝入過多會讓寶寶的血液、體液偏向於呈酸性,此時,為了調節體內的酸堿平衡,呈鹼性的鈣鎂等元素便會從骨中溶出,以中和酸性,這些鈣鎂元素完成使命後,並不重新回歸骨骼,而是從寶寶的體內排出,造成體內的鈣質大量流失。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寶寶鈣元素攝入過少,而是動物性蛋白食材社攝入過多造成的鈣元素大量損耗,從而造成原本應沉積到骨骼和牙齒的鈣質大量流失。
附表:嬰兒蛋白質需求表(每日/每千克體重)
均衡攝入,讓蛋白質不多也不少
方法1:混搭,提高吸收
各種食物合理搭配是一種既經濟實惠,又能有效提高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好方法。尤其對於不愛吃奶,或者對於異蛋白過敏的寶寶來說,混搭更是有效的方法。
1: 3 動物和植物蛋白的混搭。寶寶每天食用的整體膳食結構中,蛋白質攝入量的7-18%中,最好有1/3(3-6%)來自動物蛋白質,如蛋類、奶類、肉類等,2/3(4-12%)來源於植物蛋白質,如豆類、穀類等。雖然動物性食物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更高、更全面,但有些異體蛋白過敏的寶寶,家長不用過於焦慮,只要膳食結構中能食用水解蛋白或植物性蛋白,或者需要和含有其他類蛋白質的食物搭配起來,這沒關係,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保證比較全面的營養。
植物蛋白間的混搭。植物蛋白質中,穀類含蛋白質10%左右,是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豆類中大豆含蛋白質高達36%~40%,氨基酸組成也比較合理,在體內的利用率較高,是植物蛋白質中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
把幾種營養價值較低的蛋白質混合食用,其中的氨基酸相互補充,可以顯著提高營養價值。如穀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少,而含蛋氨酸較多;豆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多,而含蛋氨酸較少。這兩類蛋白質混合食用時,必需氨基酸相互補充,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大為提高。再比如,單純食用玉米的生物價值為60%、小麥為67%、黃豆為64%, 若把這三種食物,按比例混合後食用,則蛋白質的利用率可達77%。
Tip:
剛開始給寶寶攝入豆製品輔食的時候,應先從豆腐、豆腐腦開始加起,因為新鮮豆漿沒有經過蛋白質的轉換過程,極容易引起過敏、腹脹等植物蛋白消化障礙;同時注意不要選擇內酯豆腐,內酯(凝固劑)豆腐鈣含量是南豆腐(石膏凝固轉化)的八分之一,北豆腐(鹵水凝固轉化)的十分之一。相同體積營養素含量相差很多。
方法2:每餐一點就足夠
每餐食物都要有一定質和量的蛋白質。人體沒有為蛋白質設立儲存倉庫,如果一次食用過量的蛋白質,勢必造成浪費;相反,如果食物中蛋白質不足時,寶寶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影響。媽媽可以按照寶寶的年齡計算他的攝入量,再平均到每餐當中。
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包括:乳製品、禽肉、蛋類、海產品類、大豆類等,都是嬰幼兒食品中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此外,像芝麻、瓜子、核桃、 杏仁、松子等乾果類蛋白質的含量也較高。
方法3:別用蛋白質補充熱量
食用蛋白質要以足夠的熱量供應為前提。如果熱量供應不足,機體將消耗食物中的蛋白質來作能源。每克蛋白質在體內氧化時提供的熱量是18千焦,與葡萄糖相當。用蛋白質作能源是一種浪費,是大材小用。
附表:食物的蛋白質含量排行榜
附表:穀類蛋白質含量排行榜
*本文版權歸我方《父母必讀》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轉載問題請旺旺聯繫後臺:孕育優選。